用大爱谱写和平友谊之歌

发布时间:2024-05-30 12:26:46 来源: sp20240530

  2011年,徐长珍在阿尔及利亚赛伊达妇产医院的新生儿室查房。   国家卫生健康委供图(新华社发)

  今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十九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指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促进了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1963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60年来,我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赢得广泛赞誉。目前,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

  仁心仁术  救死扶伤

  “医学没有国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这是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徐长珍的铿锵誓言。

  她曾先后4次赴阿尔及利亚援外医疗,和队友们共开展手术1.5万余台次,抢救危重病人780多人次,用仁心仁术谱写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1993年11月24日,徐长珍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当天深夜,蒂格尼夫医院来了一名重度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的孕妇,面色苍白,血压为0,生命危在旦夕。徐长珍取出胎儿,剥除胎盘止血,但新生儿窒息,心跳微弱,没有呼吸。在吸痰器等抢救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她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子,口对口吸出新生儿口内的羊水和分泌物。很快,新生儿皮肤变得红润,开始有了呼吸,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手术室一片欢腾,产妇和孩子平安脱险。

  2010年9月,徐长珍再次接到援外任务通知。此时,已退休的她毅然第四次踏上援外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李俊升援非近10年,用无疆大爱守护了卢旺达1.2万名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2年9月下旬的一天,在卢旺达东方省基本戈医院手术室,李俊升正在为一名中年男子施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在另外两间手术室,妇产科医生陈鸿友与卢旺达同行合作,为一名妇女进行紧急剖宫产手术;骨科医生马晓峰在为一名少年进行切除手部肿块的外科手术。这是中国第二十二批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工作的情景。

  李俊升先后6次到卢旺达援外。他说:“卢旺达非常需要医生,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经常得不到及时治疗,我们能实实在在帮助当地患者缓解病痛。”

  每周二和周四是中国医生的手术日。李俊升在每个手术日平均要完成6台外科手术,最多的时候要做8台,经常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午饭。由于缺乏微创设备,中国医生靠过硬的技术,把刀口尽量开小一点;危重患者术后没有ICU护理,医生术后查房频率要更高一些,看护时间更长一些;有的患者生活拮据,术后没有条件加强营养,中国医生就把自己的餐食送给患者。

  佟玲是天津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曾4次参加援外医疗队。1995年9月,佟玲首次来到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的达郎盖伊医院工作。很快,她为当地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做了白内障手术,整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