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2:46:06 来源: sp20250107
了解读者画像,定向推出产品,中国网络文学——
以精准化传播贴近海外读者
张鹏禹 张立童
当下,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不仅极大丰富了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以其独特的中华文化元素吸引世界目光,成为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窗口。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举办2023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等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学作家、专家、平台负责人、文化产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网络文学的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精品化成创作共识
继2020年百部网文佳作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后,2022年,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中文馆藏书目中。经过20余年发展,网络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题材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提升,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高质量发展”成为2023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与会者谈得最多的话题。《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2年,网络文学新增作品300多万部,网站签约作者超过200万人,职业作者近20万人。创作队伍的壮大,一方面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难免存在作品质量泥沙俱下的问题。为此,中国作协发布《2022年网络文学重点选题指南》,引导网络作家创作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华民族复兴、科技创新和科幻、优秀历史传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的作品。新生代网络作家积极探索,题材多元、关注现实、科幻崛起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
“正是时代的机遇带来了网络文学的繁荣。”河北网络作家何常在说。他深耕现实题材创作,以《向上》《浩荡》《三万里河东入海》等作品为读者所知,着力展现主人公的新时代奋斗故事。何常在认为,当下生活赐予作家丰富的写作资源,网络文学作家要挖掘好这座富矿。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也成为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蒋胜男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经历,指出历史题材网络小说创作离不开鲜活的人物、严谨的逻辑和对史实的转化能力。她的《燕云台》以契丹萧太后为主角,讲述游牧部落建立王朝推行汉制的故事,作者用多元的方式理解历史,从而打破了以往创作模式对历史的机械复制,实现了创造性转化。
“精品化已成为网络作家的创作共识。网络作家需要从现实出发,守正创新,增强使命意识,为新时代文学发展贡献力量。”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骁骑校说出了网络作家的共同心声。他以往的作品书写底层青年奋斗、逆袭故事,《橙红年代》讲述一个普通的保安员成长为英雄的故事,《长乐里:盛世如我所愿》借男主角的穿越之旅,表达民族国家百年沧桑巨变的主题。骁骑校表示,自己近期的创作致力于深挖民族精神,书写徐州人民屡遭水患,却屡淹屡建,创造“城下城”独特景观的壮举。
发挥评论引导作用
“网络科幻小说与传统科幻小说有何不同?《永生世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小说通过科学幻想的方式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AI机器人、生物科技人与人类共存的道德伦理问题。”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等举办的伪戒《永生世界》作品研讨会上,安徽大学教授周志雄评价说。这部作品因深入思考人类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时代来临等问题,受到网络文学理论评论界注意。
2023年6月以来,包括《永生世界》在内的多部作品纳入中国网络文学阅评计划,以青年网络文学研究者为主、熟悉网络文学且具有较高文学鉴赏水平的一批研究者,开始对网络文学精品力作及时进行评点分析,发挥评论对创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网络文学作家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身处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能够深入行业现场,讲述‘中国故事’,作者匪迦的行业经验保证了小说的现实性、专业性与现场感。”在不久前举办的匪迦《关键路径》作品研讨会上,西华大学教授陈海燕对《关键路径》表示了肯定。“我有幸参与了国产大飞机项目研制,并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了网络小说《关键路径》。各位专家学者的评论与批评,令我受益匪浅,我做了很多记录。”匪迦说。评论者与创作者面对面沟通,增强了网络文学评论的“在场性”,也让作家对自己创作的优势和短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近年来,网络文学理论评论队伍持续壮大,阵地建设逐步加强。中国作协开展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中国网络文学阅评计划,并与四川作协、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创办学术刊物《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为网络文学创作把脉。与此同时,理论评论关注重点作品重要现象,研判发展趋势,丰富并扩充网络文学理论的内容和维度。
在2023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多位学者表示,随着网络文学作品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成果丰硕,但在整体的文学研究体系中仍显薄弱。网络文学生成、传播机制的研究有待完善,研究者对网络文学作品了解尚不够透彻,易陷入信息茧房,被固有理论束缚,导致学术研究和网民评论相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南大学基地主任欧阳友权表示,网络文学理论评论界要解决“行业隔膜”和“掉书袋”的问题。“前者指某些从事网络文学评论的学者对网络文学了解得不深、不透,读的作品偏少,也不太懂网站运营,做研究容易主观臆断;后者指有些评论文章晦涩难懂,喜欢虚构新词怪词,读起来让人一头雾水。”他建议,从事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一定要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做到入场、入眼、入心;同时倡导在线批评,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次元壁。
吸引更多海外读者
2023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的发布。《雪中悍刀行》《芈月传》《万相之王》《坏小孩》作为项目一期入选作品,以英语、缅甸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4个语种,通过在线阅读、广播剧(有声剧)、短视频、推广片4种方式,向全球推介。现场还播放了海外读者视频、《万相之王》波斯语广播剧制作视频、《芈月传》缅甸语对外推广片、《雪中悍刀行》英语推介片,生动展示了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成果。据统计,这4部作品的外语版自2023年10月陆续上线海外各大平台以来,已创下数千万次阅读量,海外用户订阅量还在持续增长。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总体市场中,东南亚地区占据半壁江山。不同于欧美读者主要由玄幻、武侠等类型呈现的东方文化奇观激发起阅读兴趣,东南亚地区的读者基于文化接近性而更热衷于展现普通人情感世界的言情和幻想类型网文。”在2023年12月初举办的第三届海南自贸港网络文学论坛上,海南省作协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梅国云介绍。
针对如何更好推动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表示,要加强对受众和对象国的调查研究,从原来的粗放式传播向精准化传播转变。包括网络文学平台在内的业界要就对象国国情、宗教、民族、文化等加强研究,了解当地受众审美倾向、阅读习惯,准确掌握读者画像,定向推出出海产品,做到精准传播。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正以具有中国特质的审美表达得到世界读者的喜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研究成果《2023年度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SIC)报告》基于国际传播指数模型提炼出流行文化十大IP,网络文学位列其中。该报告显示,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传播载体。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1月04日第07版) 【编辑:刘星辰】